【导语】华为Mate 60发布会定档25日、Q2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下降39%、欣旺达小圆柱电池目前已批量出货......
本次的早8点头条新闻主要集中在3C电子、新能源、半导体、医疗器械、精密制造、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,话不多说,让我们看看昨日今晨制造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吧~
华为Mate 60发布会定档
华为将在9月25日下午2:30举行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。值得注意的是,9月25日也是华为孟晚舟两年前搭乘飞机回国的日子。
郭明錤:华为Mate 60 Pro下半年出货预估调升20%至约600万部
华为Mate 60 Pro因需求优于预期,出货预估已调升20%至约600万部。展望2024年,华为将推新款高阶P系列与Mate系列,预估零组件采购量为3000–4000万部。
印度产iPhone精密零部件合格率仅50%?产能不足供中国
有传言称,中国产的iPhone 15将仅供应欧美市场,而印度产的iPhone 15则专门投放中国市场,且印度产外壳合格率仅为50%。苹果回应:目前印度只生产约7%的iPhone, 中国生产约90%的iPhone。印度的产能并不足以供应整个中国市场。
印度制造良品率率低?来ITES工业零件展,看中国制造如何秒杀印度制造!jn体育app下载是ITES深圳工业展依托25年行业资源打造的精密加工全产业链交流及交易平台,届时将有200+精密加工企业展出最前沿的加工技术,提供来图来样加工服务,欢迎到场参观交流~
Q2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下降39%,紫光展锐市占率扩大至15%
报告显示,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/SoC芯片组出货量同比下降39%。联发科以30%份额排名第一,高通以29%份额排名前二,苹果以19%份额排名第三,紫光展锐以15%份额排名第四,三星则以7%份额排名第五。
法国暂停销售iPhone12
法国国家频率管理局称,检测结果显示苹果iPhone12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值超出欧盟标准,已要求苹果公司自当日起从法国市场暂时下架这款手机。苹果公司随后回应称,iPhone 12已获得多个国际机构的认证,符合全球辐射标准。
德媒:德国已经允许运营商使用华为和中兴5G技术
德国联邦政府认为华为等中国5G设备没有安全隐患,将继续给中国运营商颁发安装5G设备的许可证。意味着长达两年的针对中兴华为设备的安全调查正式结束。
OLED步入LCD后尘,“淘汰赛”开始了
维信诺联席总裁严若媛表示,OLED横跨技术驱动新市场和价格驱动存量市场两个阶段,在智能穿戴和智能手机等小尺寸领域,OLED已经进入到“拼价格”的阶段。
2023年晶圆厂设备支出下滑15%至840亿美元
SEMI的报告显示,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从2022年之前的995亿美元同比下降15%至840亿美元,到2024年,全球晶圆厂规模将同比反弹15%,达到970亿美元。
欣旺达:小圆柱电池目前已批量出货
欣旺达在聚焦方形铝壳电池的同时布局动力大圆柱电池,目前处于与客户进行共同研发阶段。公司的小圆柱电池目前也已批量出货。
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
业内人士指出,我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,未来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预计将率先实现大规模推广,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,预计2025年氢能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。
扩张为了自救,文晔38亿美元收购富昌
9月14日,文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全现金交易收购富昌电子100%股份,价值38亿美元(约277亿元人民币)。文晔科技主攻的亚洲市场一季度收入下滑明显,而富昌电子是国际性分销商,业务遍及全球,营业表现相对稳定。全球化布局有助于文晔分摊亚太市场集中度的经营风险。另一方面,文晔科技收购富昌电子后,将大幅增加产品品类,同时由于二者的客户群不同,收购后的文晔科技的客户数将翻倍,有望挤进全球半导体分销商排名前三强。
迈瑞医疗牵手腾讯,合力推动医疗器械数字化发展
迈瑞医疗与腾讯健康达成战略合作,双方将依托云计算、医疗大模型等数字技术,携手推进医疗器械产业的数智化升级。
小米汽车将用一体化压铸技术
小米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包括压铸、冲压、车身、涂装、总装及电池等6个车间。在压铸车间,“小米超级大压铸”的指示牌已经挂出,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可能采用类似特斯拉的先进一体化压铸技术。
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工作启动
申报时间为2023年9月15日—2023年10月15日。
凯格精机:华为是公司的核心客户之一,并建立了长期、稳定的密切合作关系
索尼发布1742万有效像素车载图像传感器,助力自动驾驶
日本厚木-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宣布推出用于车载摄像头的新型CMOS图像传感器IMX735,像素水平实现突破,高达1742万有效像素。
人形机器人袭来,国产力传感器厂商突围
2022年六维力/力矩传感器在中国的销量在6000台左右,市场规模不到2亿元但一直维持稳定微量增长状态。历经数年追赶,六维力/力矩传感器国产头部厂商在串扰、温漂等方面的核心指标基本可以对标国外厂商,甚至在部分产品系列出现了进口品牌追随国产品牌的情况,这一前提外加庞大的工业体系和下游市场,国产力传感器厂商一定会是人形机器人下的主力军。
更多制造业大事件,敬请关注工创联早8点头条新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