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语】 工厂智能物流企业“不敢”用也“不想”用的3D SLAM技术,是无人叉车进一步走向智能化的必然趋势...
工厂智能物流最常用到的设备之一是无人叉车。凭借节省人力、提升效率、适应恶劣环境等优势,无人叉车在市场发展势头良好,在中国的渗透率从2021年的0.94%提升至2022年的1.65%。然而,随着无人叉车对传统叉车的市场替换率逐步攀升,市面上的传统无人叉车的弊端也逐渐凸显,已无法满足工厂智能化升级需求。
目前,市面上传统无人叉车的导航方式大多采用的是二维码导航、反光板导航、2D SLAM导航等方案,但他们存在室外不能使用、场景应用局限大,成本投入高以及部署繁杂等痛点,难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物流仓储需求。因此,业内人士普遍将实现无人叉车规模化应用的最优解,押宝在激光雷达3D SLAM技术上,而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落地和推广的企业是来自中国的镭神智能。
年产能达1000多万条卡客车胎的轮胎制造厂商,引进两台镭神智能3D SLAM无人叉车后,不仅快速投入使用,还节省了4名工作人员成本。3D SLAM被誉为移动机器人的“终极形态”,对比二维码导航、反光板导航、2D SLAM导航,3D SLAM具备以下优势:
3D 立体防护,全方位环境感知
搭载多个性能优越的3D多线激光雷达,为无人叉车提供了更加稳定丰富的3D环境信息,这就使得设备在安全性和运作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全方位立体感知防护示意图
打通室内外场景应用,灵活适应不同作业需求
当前,市面上的无人叉车导航方案主要适用于室内场景。但实际上,除了仓库内部物流,仓库与户外货柜车、飞翼车、平板车之间的搬运与装卸货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。无人叉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全流程作业,必须要能兼容室内外场景。
高效部署时间,效率倍增
多线激光雷达3D SLAM技术点云图
相较于传统的2D技术,3D SLAM无需在环境中部署辅助设施,以镭神智能在苏州工厂户外示范线为例,通过4台3D SLAM无人叉车设备,在3个小时内就完成了扫描建模部署等工作。
尽管3D SLAM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,但是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却未能引起更为广泛的市场反馈,经过深度走访镭神智能后,发现阻碍3D SLAM技术在无人叉车行业应用的“三座大山”:
研发投入大,市场验证周期长
激光雷达3D SLAM作为一项在无人叉车领域全新的技术,在投入的初期,确实遇到了“水土不服”的问题,一是因为激光雷达3D SLAM技术从研发到成熟应用到叉车上需要投入数年的时间,以及高昂的研发成本;二是将3D SLAM无人叉车实地应用到各行业工厂进行验证也将耗费较长时间,并承担开拓行业初应用的巨大压力。
据了解,镭神智能激光雷达3D SLAM技术研发投入时间超5年,研发投入近亿元,市场应用验证时间也长达2年,这需要极大的决心、眼见与魄力。
内卷时代,成本为王?
随着疫情之后到来的vuca 时代,“内卷”与“控本”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一台3D SLAM无人叉车设备至少会搭载5-7个不等的2D和3D激光雷达,从单机的角度,确实提升了设备的成本而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,但许多人忽略了3D SLAM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,在设备部署时,不需要额外辅助的反光板和二维码,部署时间短,设备稳定性和适配性更高,这些其实提升了整个项目落地的综合控本能力。
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?
一方面是“不想”。“如果鱼没吃完,为什么要吃螃蟹”,2D SLAM无人叉车技术在2000年左右推向市场,经过20余年,目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,不论从设备商还是应用端,都在2D SLAM探索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多成本,在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红利不能满足之前的投入时,企业自然不会考虑新的技术;另一方面是“不敢”。一项新的技术的发展遵循“Gartner曲线”,3D SLAM 技术就像一个黑盒子,目前处于那个阶段不得而知,是处于“期望过高期”还是“稳步增长期”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。
Gartner 曲线将一项技术分为技术诞生、期望过高、泡沫幻灭、缓慢爬坡、稳步增长5个时期
一项新的技术被产业化,早期的采用者们势必要承担很多风险,但同样也能享受新技术带来的红利,从未来来看,3D SLAM技术是无人叉车进一步走向智能化的必然趋势,让更多人注意到这项技术并使用这项技术,才是推动技术落地的最佳路径。
关于工厂智能物流的更多新技术、创新解决方案展示,锁定ITES深圳工业展旗下工厂智能物流技术与设备专区,集中展示物流系统集成方案、移动机器人、仓储设备、输送与分拣设备,包装自动化设备,为新能源、电子制造、汽车零部件等终端行业工厂提供产线物流自动化、仓储物流智能化,工厂物流数字化的系列解决方案。